為人處世
清代康熙年間,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,因兩家宅地都是祖上基業,時間又久遠,對于宅界誰也不肯相讓。雙方將官司打到縣衙,又因雙方都是官位顯赫、名門望族,縣官也不敢輕易了斷。于是張家人千里傳書到京城求救。張英收書后批詩一首云:"一紙書來只為墻,讓他三尺又何妨。長城萬里今猶在,不見當年秦始皇。"張家人豁然開朗,退讓了三尺。吳家見狀深受感動,也讓出三尺,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。
廉潔守法
徐光啟胸懷“富國強兵”的救國理想和“以民為本”的愛民之心,提出“富國必以本業,強國必以正兵”;崇尚“經世致用”的科學精神,“欲求超勝”以科學強國;恪守清正廉潔的為官之道,“蓋棺之日,囊無余貲”,所存僅數箱手稿、幾件舊衣。徐光啟廉潔奉公、勤政愛民的寶貴品質和嚴謹求實、注重實踐的科學精神,數百年來一直為后人所敬仰。以先賢為榜樣,踐行愛國愛民、經世致用、清正廉潔的精神品格,成為徐氏子孫傳承家規、家訓的最好方式。
節儉為本
朱元璋的故鄉鳳陽,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:“皇帝請客,四菜一湯,蘿卜韭菜,著實甜香;小蔥豆腐,意義深長,一清二白,貪官心慌?!敝煸敖o皇后過生日時,只用紅蘿卜、韭菜,青菜兩碗,小蔥豆腐湯,宴請眾官員。而且約法三章:今后不論誰擺宴席,只許四菜一湯,誰若違反,嚴懲不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