醉美風光
家風堂一層內部分為文化講堂、家風博覽、接待室、十大主題餐廳。“想要教子有方,謹記十則古人家風。”根據十則古人家風,打造十大主題餐廳。開展道德論壇話家風、文化講堂誦家訓、精神紅包傳家寶、饕餮盛宴品家宴等家風活動。活動將“家”文化與本地孝德文化、耕讀文化、廉潔文化相結合,旨在積極推動興文本土耕讀、家規家訓文化的傳播。
家族,是中華文化傳承的基石,是社會文化傳承的載體。家風文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傳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它承載著民族的發展,是傳統文化中動力性的因素,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。它是一個家族的靈魂,一個民族的生命力,一個國家的氣質。在傳統社會,家風傳承的過程是由世家大族制定并引領的漸進過程。新中國成立后,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,傳統家風在流變上逐漸趨于平民化,在價值取向上逐漸趨于世俗化,在功能上逐漸趨于實用化。家風從“王謝堂前”到“尋常百姓家”。探秘、挖掘家風文化,感受歷史的厚重和光輝,體會家風穿越時空的
家風又稱門風,是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。家風是家庭傳統的延續,是家庭價值的體現,更是家庭文化的凝聚。對于每一個中國家庭來說,家風的共同核心價值觀就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“仁義禮智信”。家風文化墻展示從古至今的著名典故,體現“以人為本、以家為本、以國為本”的傳承與發展。
家庭是社會的細胞,家風的存在必須是與社會風潮相適應的。自漢武帝起,"罷黜百家、獨尊儒術",儒家格外推崇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禮、義、廉、恥,是為"八德"。"八德"作為封建社會人們的行為規范,普遍存在于家風之中。 古代家風文苑展示古代三綱、四維、五倫、五常、八德的形成期間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典故和經典家風文學作品。
在我國古代,“人必有家,家必有訓”。作為家庭或家族內部父祖輩對子孫后代的垂誡、訓示,家訓成為儒家知識分子教育后輩的家庭教育讀物,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瑰寶中最具特色的部分,這些源遠流長而又獨具特色的家風、家訓,既成為家庭教育的范本,又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得以延續的重要載體和媒介,因而也經受得起時間的考驗,最終得以千載流傳。